top of page

豈止一校一社工!

心晴行動最近在小學推出嶄新項目,寓情緒教育於輕鬆惹笑的話劇之中,讓師生家長捧腹大笑之餘,細味怎樣才能有一個愉快的學習生涯。話劇上演了幾回,學生反應非常熱烈,尤其一些親子衝突的場面,更惹來頗大迴響,也許觸動了孩子的某些情感,也許根本就是感同身受。由此亦反映出,莘莘學子現在面對的壓力絕不比想像少,當中蘊釀的情緒問題,更不容忽視。

 

前陣子本港連串虐兒案引發社會再度關注對學校的支援問題,政府提出小學一校一社工的政策,現在撥款落實,算是極速回應了社會的訴求。然而,這政策卻惹來學界的憂慮,擔心小學原有的輔導老師會被社工取代。這批老師固然有丟飯碗之虞,而輔導老師換上社工,其實依舊是一人承擔全校學生甚至老師的支援工作,試問在學生個案愈來愈多的情況下,單靠社工一人之力,又如何足以應對?

假如因為這政策而令社會人士產生錯覺,以為只要做到一校一社工,就能應付目前的學生問題,結果希望愈大,可能失望愈大,反而令矛頭落在前線社工身上,讓他們承受更巨大的壓力。

 

老師、社工、輔導人員,屬於不同的專業,在不同的方面照顧着學童的學業及成長需要,以往礙於資源問題,他們有時候需要兼負另一專業的部分職能;但隨着現在學童在學業及家庭的壓力愈來愈大,莫說兼任,就是一校兩三位專職社工及輔導員,也不會嫌多。

 

說到底,要幫助孩子紓減學業及成長壓力,其實還是要從整個教育制度入手,探究問題癥結,並作出長遠的規劃,而非今天有這問題時以一個政策應對,明天另一問題爆發時又推出另一套政策。道理大家都明白,但要真的落實,當中又需要多少識見、魄力和勇氣?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