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專科醫生談產後抑鬱症

文:心晴行動慈善基金顧問  苗延琼醫生  精神科專科醫生

根據研究顯示,產後抑鬱症(Postnatal Depression)的發病率大約有15至20%。換句話說,每5至7個產婦中,就有一個人罹患此病。大部分的產後精神病都屬於一般常見的焦慮、抑鬱或者適應障礙。至於嚴重的精神病,例如患者有幻覺或妄想等,只佔很少部分。

產後抑鬱的發病過程,通常是漸進式的,但症狀也可能出現得很急很快,基本上,產後抑鬱可以在產後一年內任何時間出現。抑鬱症發病的高峰期,分別是產後8個星期和6個月。不說不知,約15%的產後抑鬱症患者是在懷孕期已發病的。


雖然產後的精神狀況看起來不算嚴重,但卻會對嬰幼兒的成長起着舉足輕重的影響。若母親不適當治療精神或情緒的病患,日後會令到BB得不到敏銳、合宜和合時的相處互動。長遠來說,這些都會令幼兒發展出不安全的依附(insecure attachment),也會對BB的情緒、智力和社交有深遠的負面影響。筆者也曾見過一些母親因為產後抑鬱,對BB疏忽照顧,甚至虐兒。


如何斷症?

產後抑鬱的婦女,除了情緒低落、失去興趣外,很多時候,還表現得很緊張、焦慮、煩躁、難以集中精神和做決定。她們焦慮憂心的焦點,很多時都環繞着BB的健康和照顧,例如餵人奶餵得不夠好、自責不能將最好的給BB、BB睡覺時會否猝死等,令到自己惶惶然不能入睡。

如懷疑患上產後抑鬱症,應該怎麼辦?

若果情況不算太嚴重,可以增加患者的社交支援和進行心理治療。不過若情況嚴重或病症持續多時,如Lily的個案,就需要接受精神科醫生處方的抑鬱藥,有時還加了抗焦慮藥,好讓患者情緒放鬆和較容易入睡。抑鬱藥的劑量在開始時候要逐漸增加,療效通常要2至3個星期才比較明顯。


最重要是病人與醫生必須彼此有互信關係。若是環境許可,可以同時接受心理治療,在治療過程中,醫生會鼓勵丈夫的積極參與。產後抑鬱症的患者需要定時休息,醫生要跟家人商量對嬰兒照顧具體的安排。一般情況,經過1至2個月治療,病症大都會有所改善。醫生還會叮囑病人要吃完整個療程的藥,即是9個月到1年的時間,才慢慢減藥。

怎樣才算痊癒?會復發嗎?會演變為長期病患者嗎?

一般來說,產後抑鬱症若是得到適當的治療,大部分都會痊癒,不會演變成長期病患。不過若不加理會,病徵可以持續和伴隨孩子的成長。若果之前患有產後抑鬱症,大約五成會復發。


患者需要注意甚麼? 

患者需要明白做個好媽媽,先要好好照顧自己。媽媽要體諒自己,不要為了照顧BB,而不顧自己的需要,不可吃得馬虎,亦不要穿得太隨便,更千萬不要完全沒有讓自己有獨處和輕鬆娛樂的時間。想一想,只有給予,沒有受惠,長遠來說,人怎能沒有怨氣?透支的結果,是會對BB容易感到煩躁,對丈夫容易埋怨,對傭人容易亂發脾氣。整個家就會像戰場一樣,充滿火藥味。


中國人有一句說話,境由心生。心理學也有心理的暗示作用。人要有足夠休息,給心靈定期加油,才能對自己多作積極的自我暗示:「我是幸福的媽媽,我的寶寶真好。」其實這就是自我激勵。漸漸地,快樂感就會翩然而至,將焦慮和擔憂趕走。所以,想要好好照顧BB,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家,請先體諒自己,愛惜自己,好好照顧自己。

給丈夫的溝通錦囊

你可能覺得太太在產後情緒很不穩定、容易動怒和常常顯得不耐煩,這些都是產後抑鬱的常見病徵,你希望她快點康復嗎?那麼,請立即行動,你的幫助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。


1. 鼓勵她說出自己的感覺,但切忌批評。
2. 立即幫助她面對現實生活和情緒的問題,不要等到她開口求救,丈夫還可以提醒她休息一下,或主動安排休息時間,或建議她出外走走輕鬆一下,幫助她培養適當休息的習慣。
3. 鼓勵她和外界接觸,並建立支援和復健的支援網絡。你的支持固然重要,但是足夠的社交支援也是必需的,你可以鼓勵她聯絡親友和同事,避免她跟外界脫節;為她尋找產後支援組織和其他興趣小組的資料;鼓勵她跟其他媽媽傾訴和分享,因為她們有相似的經歷,能夠了解她的問題,她們的經驗也可以紓緩她的無助感和憂慮。
4. 有耐性和正面地回應她的情緒和訴求,肯定她為家庭和BB的付出。當太太發怒和情緒失控時,她的態度可能真的令你很難受,不要和她對罵,你可以坦誠地告訴她:「我知道你要說的話很重要,我也很想細心聆聽這些說話,但你現在的說話方式無法令我明白,不如我們歇一歇,讓大家先冷靜下來才再說話,一定能夠更有效溝通,可好?」這些體貼的話語顯示出你希望和她溝通的意願和信心。切忌不說話,放棄溝通會造成很大的傷害,你應該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,而不是疏遠她。
5. 常抱希望:相信她終會康復,並要給她打氣和信心。

產後抑鬱症或產後焦慮症不會一下子治癒,就算她看起來還不錯,她的情緒仍會有高低起伏。然而,只要持之以恆地和她溝通,並有計劃地照顧她,情況一定會慢慢改善。

治療期間,最常遇上的困難是甚麼?

不少患者不肯看醫生或繼續接受治療,因為諱疾忌醫、患者或家人缺乏病識感,和為了節省金錢。不少媽媽在兒女身上肯用很多錢,卻捨不得用在自己身上。


另一類是堅持餵哺母乳,又同時患有產後抑鬱症的患者。因為怕藥物影響授乳,而不肯吃藥。事實上,服用適合的藥物,是仍然可以授乳的。我會提醒她們,其實「母乳」並不是BB最珍貴的禮物,「身心健康的母親」才是對孩子一生最重要和最寶貴的。育兒根本是一場馬拉松長跑,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,對母親來說都是一項挑戰。若母親的身體及精神都被打跨了,誰能取代她呢?究竟是「母乳」重要,還是「母親」重要?所以我會讓她們明白,善待自己,好好休息,睡得好等,並不是自私、不夠犧牲的行為,反而正正是母愛的表現。若真的母乳不足,需要餵奶粉輔助,也沒有甚麼好內疚自責的。


真實個案:Lily的經歷

Lily今年30歲,結婚2年後,就跟丈夫阿Paul計劃好要BB。Lily身體一直很好,懷孕期也很順暢。對於孩子將會來到這個世界,她感到非常期待,非常興奮。


Lily經過8小時的陣痛,女兒終於順利出世。能順產誕下BB,Lily為此感到很自豪,也很高興,全家上下都籠罩着喜氣。但在產後2至3個星期後,Lily的情緒突然低落下來,Lily自己也不明白發生了甚麼事情。


「儘管早已有人提醒我,要注意不要患上產後抑鬱症。我看來一切都那麼順利,應該是沒事吧!可是我卻感到愈來愈憂傷和抑鬱。」


「雖然我一點胃口也沒有,但因為要哺乳而勉強自己要吃東西。」Lily說。


事實上,在產後兩個月,Lily不用參加纖體課程而減了差不多20磅,看上去比未懷孕前還要纖瘦。


「當丈夫和孩子睡覺時,我卻像有無窮無盡的憂慮,整晚無法入睡。」


「早上起來,我感到筋疲力盡,就好像腦袋不再屬於自己。我無法做決定,不能集中,也不想和孩子單獨一起。」


「我想逃走!我想避開我的親戚朋友。但矛盾是我往往因為沒有回覆電話而感到內疚。」


「我睡得不好,哺母乳對我來說,壓力很大,我終於放棄了,不能親自授乳,我感到對不起女兒!」Lily低下頭說。


「其實我有一個那麼支持和愛護我的丈夫,一個非常舒適的家,以及一個渴望已久的女兒,我無法理解為甚麼自己還會變得那麼焦慮和抑鬱!」


「有時我覺得和女兒很親近,但有時又覺得她陌生得就像別人的孩子。我相信自己是世上最差勁的媽媽和妻子。」


Lily患上了產後抑鬱症,她還有自殺的念頭。


治療心得


1. 建立真誠的互信關係;
2. 善用患者身邊的資源,例如家人和朋友,甚至宗教信仰;
3. 關心患者身心社靈的需要,不是見病不見人,也使她們知道好好讓自己接受治療,能早日康復,是給身邊的人,尤其是孩子最大的祝福。

 


 

20150607p17-18a.jpg
bottom of page